宁水集团、永新光学、柯力传感、东方电缆登上“宁波市竞争力企业百强榜”

宁水集团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宁波水表厂)成立于1958年,从单一生产机械水表产品起步,逐步涉足水流量计量、供热计量、管网测控系统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顶尖的水计量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之一。

  永新光学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全资子公司南京永新前身始于1943年)。公司在宁波、南京建有制造基地,占地11万平方米,员工约1300名,主要从事光学显微镜和精密光学元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光学仪器分会理事长单位和光学显微镜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主导ISO9345显微镜国际标准制定。

  柯力传感
  自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激烈的产业竞争,柯力传感积极应变,战略投资布局多物理量传感器融合,加速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抢抓机器人发展机遇,自主研发+对外合作+投资布局齐发力,经济下行背景下利润端仍保持增长势头,企业实现了稳定健康发展。
  未来,柯力将以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融合最深、场景最优的全球智能制造传感器公司为战略定位,围绕多物理量融合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物联网装备传感器应用发展方向,以“1+10+10+5”为中心,以市场研发、投资、集团化建设为抓手,致力打造智能传感器行业生态。

  东方电缆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拥有500 kV及以下交流(光电复合)海缆、陆缆,±535 kV及以下直流(光电复合)海缆、陆缆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和运维服务能力,并涉及海底光缆、智能电网用电线电缆、核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电线、综合布线、架空导线等一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通信、石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核能、海洋油气勘采、海洋军事等多个领域。

文章来源:仪表网

宁水集团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宁波水表厂)成立于1958年,从单一生产机械水表产品起步,逐步涉 …

中国科大利用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观尺度探索新奇自旋相互作用

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能够有助于解答一些不能用标准模型解释的基本问题,例如强CP疑难以及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物理本质。近年来对一些新玻色子诱导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进行实验搜寻成为研究重点。2018年杜江峰团队在国际上原创提出将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单电子自旋构筑为量子传感器,可用于搜寻电子与核之间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并成功将实验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Nature Communications 9, 739 (2018)]。随后对一系列自旋相互作用在微观尺度实现了高精度的实验搜寻[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1, 80402 (2018),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7, 010501 (2021)]。为了进一步提升搜寻能力,团队向两个方向推进:1、发展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用于实现更高精度的实验检验;2、发展新形态的传感器,打开更短力程的探测窗口。

  为了实现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团队实现高品质金刚石NV系综电子自旋生长工艺,将单自旋探测器升级为系综自旋传感器,使得更多NV色心能够被同时用于测量,极大提升了探测精度,从而实现对一系列新奇自旋相互作用的实验搜寻[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0, nwac262 (2023),Phys. Rev. Lett. 131, 071801 (2023)]。另一方面,团队充分利用单NV色心作为原子尺度传感器的优势,结合微机电技术和硅基纳米工艺,实现可扩展的自旋-力学量子芯片。实验表明该芯片在力程小于100 纳米处将观测约束提升2个数量级[PNAS120,e2302145120 (2023)]。这些成果展示了利用金刚石NV色心自旋量子传感器来研究各种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有独特优势,有望激发宇宙学、天体物理和高能物理等多个基础科学的广泛兴趣。

  上述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安徽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资助。

文章来源:仪表网

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能够有助于解答一些不能用标准模型解释的基本问题,例如强CP疑难以及暗物质与暗能量的 …

2027年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被“提上日程”

2023年8月29日,工信部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技术体系网络。此外,在应用方面提出: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精准识别长板优势,形成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作用,用好标准、认证等工具。

  从先进制造业的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6大方面:

  1、技术密集:先进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如机器人、自动化设备、3D打印、智能制造等;

  2、高度集成:先进制造业通过集成多种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3、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创新驱动:相比于传统的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更高需求;

  5、绿色环保:在双碳背景下,先进制造业更加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模式,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6、网络信息化:先进制造业通过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值就已经超过20万亿元。可见,先进制造业的建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23年6月,重庆市在《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构建“四梁八柱”,推动重庆市制造业形成上下游协作、高中低端协同的融合集群发展,培育高能级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另外,还将聚焦细分领域,培育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包括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服务器、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制造装备、动力装备、农机装备、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进一步丰富重庆市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此外,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上提出,到2027年,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国制造业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产业变革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企业集聚区。

  2023年5月,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等。会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2023年5月,濮阳市在启动实施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中提到,将围绕四大坚持,加快构建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到2026年,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营收全部达到百亿元以上,力争新增1个500亿级、1个300亿级开发区。

  今年年初,工信部表示称,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能源电力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密不可分”。

  以北京为例,2023年1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印发《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的通知。提出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

  另外,为进一步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7月,《北京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及支持办法(试行)》印发并实施。聚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促进集成电路制造与研发设计服务一体化发展、提升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水平、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与相关产业绿色融合等北京市两业融合八个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


文章来源:仪表网

2023年8月29日,工信部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 …

智慧计量的应用思考!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发展,当前国内的计量服务已经表现出信息不对称、市场 监管存在漏洞、计量服务手段落后、产品生产制造受计量服务周期制约等局限性。计量行业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实现计量的高效精准服务。只有创新计量服务的模式和技术手段, 整合技术人员、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检测方法和环境, 连接生产过程,通过5G设备数据采集、网络计算分析,形成数据模型,最后可在行政审批、计量机构、企业用户等客户端进行呈现,才能适应智慧计量服务的需求。

实现计量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建立强制检定、行政许可、行政监管全过程、全融合的计量数字监管体系,提高计量监管效率,创新新兴领域计量监管方式,建立统一的计量服务大数据智能平台,实现各层级计量 行政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

整合区域计量大数据,构建市场行政、计量技术、企业客户无缝对接体系,建立统一的移动物联网智能计量技术大数据平台,形成以“计 量标准数据库+计量器具管理数据库 + 计量器具检测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通过计量服务协同大数据平台,全面梳理计量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技术法规,形成统一、协调的计量法律法规规范体系,各类文件规范的旧版废止和新版发布可于第一时间在各用户终端显示,同时也可汇集各类用户的意见建议,优化行政管理。 

进一步健全计量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全国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

建立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档案,加强重点计量器具、能源资源计量、行业安全用计量器具的监督,确保强检计量器具依法处于受控状态,便于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督抽查。整合计量资源,厘清传统的碎片化和低效化管理,建立区域范围内计量基标准动态数据库, 实现计量标准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研究计量器具从生产到使用全寿命周期内的 5G 信息追溯技术,实现计量器具“一器一码”,建立计量器具管理数据库,推动我国计量器具大市场、大产业、大公司的发展格局。

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诚信建设,增强计量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 集与发布和计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在平台曝光假冒伪劣计量 器具、作弊类计量器具以及市场 上检测机构违规出具虚假证书等 不法行为,让严重扰乱计量行业发展的行为无所遁形,进一步规范计量检测市场。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发展,当前国内的计量服务已经表现出信息不对称、市场 监管存在漏洞、计量服务手段落后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电热领域石墨烯材料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2月15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以下简称“NQI专项”)“电热领域石墨烯材料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计量院昌平院区召开。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相关领导,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副院长戴新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各承担单位代表参会。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和刘忠范及原国务院参事张纲、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等7位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会议由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戴新华主持。

tt

会上,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对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同时对该项目的情况和意义做了介绍。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领导对项目的实施及管理提出了要求。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研究员任玲玲汇报了项目的背景与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支撑条件和预期成果。来自中国计量院、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课题的具体任务和实施方案。

tt

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听取了项目和各课题的详细汇报,论证了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从专业角度为项目及课题实施提供了咨询意见。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任务分工明确,考核指标合理,同意通过项目论证。中国计量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制度办法。

据了解,石墨烯材料是一种典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国家定义为战略新兴材料,受到研发和产业领域的高度重视。随着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5G电子产品等领域的纵深应用,产业急需对石墨烯材料及产品电、热性能的质量评价。项目针对该需求,拟建立石墨烯材料电、热应用领域质量评价关键参数矩阵,研制标准物质和计量装置,研制相关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组织国内外比对和示范应用。

该项目实施后,将解决石墨烯材料在电、热领域质量评价关键参数量值溯源传递问题,建立以计量技术支撑的可靠可信任的产品评价体系,为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及电子产品产业推广应用及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月15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 …

中国计量院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联合实验室

2月7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成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郑州中心)新院区举行。中国计量院党委书记段宇宁、副院长杨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纪委书记王锷一,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河南省及郑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此次揭牌仪式。

tt
tt

联合实验室前身为中国计量院国家烟气流量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内唯一、全球唯二的大口径烟道流量和烟道流速实验室计量标准装置,该装置结合自主研发的现场烟道流量校准仪器,能够将测量误差降低至5%以内。

据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亮博士介绍,联合实验室将建立我国烟道排放量、无组织排放量和反演排放量最高测量能力,开展国际比对,提升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碳交易市场的数据质量;共同维护和运行烟气流量计量装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区域反演监测系统标准装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测量标准及监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方法研究,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量监测体系和测量量值溯源体系;合作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测量及监测仪器设备或系统的计量校准服务,共同组织监测能力的核查或评估及监测仪器设备的计量比对,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的转化及应用。

tt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形成以郑州市高新区为量值源头,辐射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值传递体系,确保我国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以此联合实验室为基础,建立我国碳市场的“度量衡”,实现我国碳排放清单的国际互认,确保我国碳排放量数据满足国际上“报告的1吨必须是排放的1吨”的数据质量要求。

揭牌仪式结束后,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组织举办了“温室气体监测计量学术交流会”,中国计量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家、科研人员分别做相关报告。(文:石亚楠  图:刘艳明)

2月7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成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 …

2023世界计量日主题:测量支持全球食物体系

The theme for World Metrology Day 2023 is Measurements supporting the global food system.

This theme was chosen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food in a world whose population reached 8 billion at the end of 2022.

World Metrology Day is an annual celebration of the signature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on 20 May 1875 by representatives of seventeen nations. The Convention set the framework for glob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cience of measurement and in its industrial, commercial and societal applications. The original aim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 the world-wide uniformity of measurement – remains as important today as it was in 1875.

The World Metrology Day project is realized jointly by the BIPM and the OIML.

2023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支持全球粮食系统的计量。
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因为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增加,以及2022年底人口达到80亿的世界粮食的全球分配。
世界计量日是17个国家代表于1875年5月20日签署《米制公约》的周年庆典。《公约》为计量科学及其工业、商业和社会应用领域的全球合作奠定了框架。《米制公约》的最初目标——全球测量的统一性——在今天仍然与1875年一样重要。
世界计量日项目由BIPM和OIML共同实现。

The theme for World Metrology Day 2023 is Measurements …

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七项重要决议

2022年11月15日至18日,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与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聚焦国际单位制(SI)的历史性变革相比,本届大会更体现出国际米制公约组织(BIPM)对于未来计量科学发展的前瞻性谋划,表决通过的七项重要决议为未来计量科学发展指出了新的战略方向。

tt
tt

决议1“关于CIPM编写的‘新兴计量需求’报告”正式揭开《CIPM战略2030+》的面纱。研究全球性计量重大挑战并制定计量发展战略是CIPM的一项重要使命。《CIPM战略2030+》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全球计量界需要共同应对的七大“新兴计量需求”,包括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与生命科学、食品安全、能源、先进制造五大领域和数字化转型和“新”计量两大主题,提出了加强这些领域国际计量合作的行动计划,把建立CIPM跨学科工作组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该报告的最终版本将于2025年《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发布,同期发布的还有基于该战略重新确定的BIPM愿景。

决议2“关于全球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单位制”鼓励CIPM建立和推广SI数字框架,包括建立一套全球认可的SI数字化表示方法、促进数字证书在国际计量互认制度中的使用,以及将FAIR原则(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应用到数字化计量数据和元数据中。决议同时邀请国家计量院、区域计量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为建立、推广和实施SI数字框架做出贡献。

决议3“关于国际单位制词头范围的扩展”决定增加四个新的SI词头:ronna(1027)、ronto(10-27)、quetta(1030)、quecto(10-30),从而满足1024量级以上超大科学数据的表达需求,同时也防止非官方词头在行业中被事实性使用。

决议4“关于协调世界时(UTC)的使用和未来发展”。针对引入闰秒带来的UTC不连续、引入方法不统一,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信等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等问题,该决议决定在2035年前将(UT1-UTC)的最大可接受值扩大,例如允许100年差1分钟或者数千年差1小时,从而使UTC成为一个连续的国际时标。CIPM将与相关国际组织商定具体实施方案,以期在2026年第28届CGPM上正式通过新的(UT1-UTC)最大值。

决议5是“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许多国家计量院研制的光学频率标准(光钟)的准确度已经超过当前复现秒定义所使用的铯原子喷泉钟准确度的100倍。该决议鼓励CIPM宣传秒的重新定义的重要性,并就实现秒的重新定义进行进一步准备,从而在2026年第28届CGPM上提出关于秒的重新定义的建议,在2030年第29届CGPM上通过决议。

决议6“关于普遍加入《米制公约》”针对大量发展中国家仍然游离在《米制公约》之外这一问题,邀请CIPM研究其他国际组织关于成员资格的做法,研究提出促进各国普遍加入《米制公约》的行动计划并提交给第28届CGPM,旨在建设一个真正覆盖全球的国际计量体系。

决议7“关于2024-2027年BIPM会费”通过了2024年BIPM会费总额为13161218欧元,此后三年将按照每年1.5%的幅度增长。此外,BIPM也欢迎各国以多种形式为BIPM提供自愿性支持。

面对科技革命新形势和全球性共同挑战,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在许多关键和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对未来计量科学发展和国际计量体系重构具有重要意义。(文:蔡娟、于连超)

2022年11月15日至18日,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与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聚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