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家20条建议入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国际建议指南版

6月27日至7月1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简称“电磁委员会”)专家参与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TC/p3工作组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EVSE)国际建议制定工作线上视频会议。

图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会场

此次会议由OIML TC12秘书处和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Matthijs van der Wiel博士(EVSE国际建议协调人)主持,来自世界12个成员国和10多个观察员国的46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图2 荷兰会场(EVSE国际建议协调人)

鉴于世界各国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法制计量需求的急迫性,EVSE国际建议起草组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推出EVSE指南版,第二阶段是研究制定国际建议版。

会议起草组首先对各国提出的500多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门别类整理和初评,在5天线上讨论中,专家们重点对其中50个议题开展交流讨论。我国专家提出了21条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讨论,其中20条通过直接采纳、可选或者标注的方式在指南版中得到体现,其中电流表示方式、纹波和电压影响、法制计量数据保护等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关注,而专用计量接口等建议更是引起部分专家积极响应,初步达成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的意向。

会议最后一天,主持人逐一征求参会成员国对EVSE指南版的意见,获得一致通过。工作组将EVSE指南版报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批准发布,并马上进入第二阶段EVSE国家建议的起草。

图3 会议截图

电磁委员会专家通过参与此次EVSE国际建议制定工作会议,充分表达了中国意见和声音,为电动汽车充电桩法制计量检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做出了贡献,体现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的技术成果,提升了我国在EVSE国际法制计量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文/图:张欣)

文章来源:计量科学与技术

6月27日至7月1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简称“电磁委员会”)专家参与了国际法制 …

我国成功研制系列高准确度宽带大电流计量仪器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发与应用”(2016YFF0102400)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ca902816f7eb46df825d0af5d10f667b.png
fd95eb214a514269af4133c1cf807151.png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

大电流计量技术在冶金、电力、高端制造、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生产连续运行,设备庞大,拆装不便,运行环境等特殊条件,现场大电流测量控制和监测设备一般无法到计量实验室校准,实验室的计量标准也很难下沉至现场,量值传递难以实现。

 该项目研制的超大和高频电流校准装置,形成了产品化的标准工艺流程和质量体系,为产品的技术就绪度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撑保障。项目相关成果通过了第三方测试,测量准确度、线性度、带宽、噪声和环境适应性等技术指标实现了与国际先进产品的并跑或局部领跑,并且使我国大电流核心校准和测量能力(CMC)通过了国际同行评审,进入国际计量局等效互认数据库。

7d9dc220372544aa8c760b8f4e1f89f1.png

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

项目编制了一系列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和研发人员,帮助了承担工程化计量仪器仪表企业的发展壮大。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大科学装置、电解铝、高压直流输电、电气设备性能检测、大型航空航天设备焊接制造、仪器仪表计量检测等领域,解决了行业用户关注的产品价格高、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工业用不起或用不了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宽带大电流在线校准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aece7c15c4d84bbaa44752cec8fc00ba.png

宽带标准电流传感器及测量分析系统

据悉,该项目自2016年立项,历时5年,由中国计量院联合国内10家单位共同攻关。项目基于Faraday磁光、电磁效应,突破了椭圆双折射传感光纤、小型化直波导相位调制器关键工艺,攻克了宽带高线性光纤电流传感,容性误差补偿、组合电磁屏蔽、分布阻抗消振、高频分流器校准方法、宽频矢量电量正交积分算法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最大电流450 kA,带宽高于100 kHz的柔性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和最大电流2000 A,最高频率1 MHz的宽带电磁式电流传感器及自动测量分析系统,实现了工程化。(文/图:张欣、黄未)

文章来源:计量科学与技术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 …

数字时代的计量——请关注第23个“世界计量日”

2022年5月20日

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

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为

数字时代的计量

主题宣传片新鲜出炉

快来一睹为快!

2022年“世界计量日”活动主题宣传片

2022年5月中旬至8月中旬

市场监管总局将组织开展

2022年“世界计量日”活动

暨“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专项行动

具体活动详情一图读懂带您了解!

5.20

“大数据蕴含着大机遇

驱动着大未来

计量科学数据这座巨大的“宝藏”

正展现出

前所未有的使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中国的计量将赋能更多领域、更多行业

在数字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驶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2022年5月20日 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 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为 数字时代的计量 主题宣传片新鲜出炉 …

天然气计量计价改革加速推进 能量计量成新方式

近年来,我国油气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深化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意愿日益强烈,对公平开放的诉求越来越多。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油气领域管网领域,《意见》指出要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在天然气改革领域,《意见》指出要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天然气作为用于燃烧的能源,其价值在于其提供的热量。但是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混合气体,由于产地来源不同,各组分及含量也存在差异,这使得不同来源的同样体积和质量的天然气,其燃烧产生的能量也不同。

当前,中国已是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随着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长,过去粗放的体积计量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由于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存在质量差异,一旦进入管网,也就无法区分气源,如果用体积计量和计价,必然存在交易方之间的分歧,客观上抑制了管道互联互通建设的动力,不利于管网改革和建设。基于以上原因,国家提出要改革计量和计价方式,以热值计量和计价,以此来消除上述不利于改革的障碍。

对城市燃气公司来说,在上中游,应尽快开展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工作,更好地掌握不同气源特性,以便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在下游城市燃气领域,要对接不同的工业用户、居民用户热值需求,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交接协议。

因此,从科学公平计量的角度看,天然气计量采用能量计量比体积计量更加合理,有利于准确计量、体现公平、减少结算纠纷和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天然气计量计价改革是我国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和磨合期,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响应国家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的号召,目前各大石油和燃气集团公司正在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重点实验室以及能量计量示范案例,以迎接天然气计量计价方式重大变革的浪潮,紧跟天然气计量计价方式行业变革的时代步伐。在打造国产化能量计量解决方案,推动计量转型升级方面,仪表企业也在行动。

当前,在高压管道上,90%以上的计量产品、分析产品来自国外,天信仪表于2020年推出了国产化能量计量解决方案。该方案以TGC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为核心,搭载TUS型气体超声流量计、TBQM型涡轮流量计及流量计算机等,实现贸易结算公平公正。

目前,我国天然气计量计价方式改革已拉开大幕。但是我国天然气能量计量刚刚起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相较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实现天然气能量计量,仍需要多方努力。

近年来,我国油气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深化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意愿日益强烈,对公平开放的诉求越来越多。 2 …

新一代智能电能表-智能物联电能表的市场空间

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0亿,将是接入设备最大的物联网生态圈。其中除了大量的传感设备(如智能电表、温度传感等),还需要大量的终端产品用于实现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和通信服务的需要。这对能源计量仪表企业而言,无疑开放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拥有先进技术和行业应用经验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为了支撑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物联网建设,2020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其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了新一代智能电表相关技术规范,正式定义新一代智能电表为智能物联表,可配置不同应用场景功能模块,启动了智能电能表更新换代产品历程。

智能物联表有何不同

智能物联网电能表是基于IR46设计要求,同时为满足电网对计量管理方式和建设创新需求而设计的。

IR46“多芯模组化”设计理念,要求计量芯与管理芯相对独立。同时配备上下行通信模块以及各类业务应用模块,各类业务应用模块灵活配置,实现多种信息的输入输出,实现客户侧和配电侧计量与感知设备的灵活接入,满足满足电能计量、时钟、费率和时段、电表清零、数据存储、冻结、事件记录、通信、信号输出、显示、测量及检测、负荷记录、费控功能、停电抄表及显示、报警、安全保护及认证等功能,同时在确保计量功能准确、可靠的前提下为未来所需要拓展的业务需求预留充分的空间。

智能物联电能表可与其他专业设备协同配合,提供以下:

居民家庭智慧用能

通过配置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模组,采集用户总进线处的电压、电流、时间等数据,配合具备随器计量功能的智能家电、智能插座等新产品,依托大数据算法实现对家电负荷类型状态分析,为居民家庭提供用能统计分析、家电需求响应、电气故障预警等增值服务.通过准确识别客户家中有哪种电器设备在使用,使用的时间有多长时间,为下一步给居民客户提供家用电器用能账单做好准备。

电动汽车及分布式能源服务

在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不断接入电网,智能物联网电能表具有的非接入负荷识别、感知设备管理等模块,可感知高压高频干扰,准确感知谐波电流,防范各类风险;通过配置有序充电模组,能够实现对台区各能源设施、用能设备和电动汽车实时状态的采集、感知和控制。智能物联电能表与台区管理单元及系统主站共同实现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分布式能源的消纳,实现全网的负荷调度,满足台区侧源网荷储协同服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用能服务。

社区综合能源服务

智能物联电能表不仅能够实现电气信息的采集,更能通过增加不同类型的通信模组实现热、水、气表的数据采集,实现社区范围内电、热、水、气交互耦合协同控制,在保证社区用能舒适性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经济用能,同时促进社区清洁能源消纳。

其他

供电公司员工可通过端子测温功能提前预知智能物联电能表发热等异常现象,提前消除电表的烧表隐患;此外还可通过谐波电量计量,解决高铁用电、电信塔用电等可能存在的计量盲区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网发布《智能物联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

2021年9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在电子商务平台(ECP)上正式发布《单相智能物联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和《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通用技术规范内容包括结构、工作环境、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

标准规定了智能物联电能表的规格要求,环境条件,模组化、机械及结构、电源、功能及包装要求,计量性能、状态监测、电气性能、可靠性、扩展模组互换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电能表的检验规则和运行质量管理要求。

下载和查询路径如下:【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ECP)】-【采购标准及新技术推广】-【物资采购标准】。

智能物联电能表市场空间

2020年,国内招标各类智能物联电能表合计19,522只,其中A级单相智能物联电能表和B级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占据了19482只。2021年国内招标各类智能物联电能表数据合计达到了130,500只,同比增加了近6.7倍。各网省公司招标数据量如下:

电力喵在《2021年中国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市场分析报告》(点击查看)中表示:2022年,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需要,探索低压用户负荷资源精细分析及柔性调控,打造以智能物联电能表为网关的户内家电通信物联网,打通低压侧家电负荷参与电网互动通道;通过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推进物联智能电能表现场规模化应用;在重要用户、重要负荷、可控负荷用户中,推广应用物联电能表。另外,在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中,需要对分布式光伏的电能质量进行监测,因此,配置电能质量监测模组的智能物联表较为合适。因此,预计2022年智能物联表会有相当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已经明确会有需求的包括:冀北860只,山西95000只,辽宁41750只,智能物联网电能表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给产业链相关芯片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新一代智能电表-智能物联电能表的出现,对电网终端设备及其核心芯片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管理芯片的设置预示着围绕着智能电网在未来会向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前行,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也在智能电表相关芯片上推出了PLC-IoT芯片。此外智能物联电能表在高性能的情况下提出16年的寿命要求,对实现低功耗与高性能的平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更多数据和连接也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给相关芯片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而与此同时,相比上一代智能电表,智能物联电能表招标价格的提升也许对相关芯片企业意味着更多利润空间。厂家之间竞争也相当激烈,智能电表MCU市场,原先由瑞萨电子、OKI和ST占据的市场空间,现在则被以复旦微为代表的国产公司占据国内统招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数据显示,2015年招标中有120余家企业参与投标,到现在2021年仅剩下80多家。

而在环球表计上半年刊-“特别策划栏目”,“MCU产品演进带给表计行业的应用期待”采访中,复旦微电子表示“表计对MCU的高要求这也可以理解为表计行业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所以对于相关芯片企业来说,新一代智能电表的出现,也意味着建立更深的“护城河”。

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0亿,将是接入设备最大的物联网生态圈 …

智能水表成业绩增长引擎 智慧水务行业未来可期

导读: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水十条”、“智慧城市”、“节能减排”以及《我国水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出台为智能水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智慧城市、智慧水务的加快演进,智能水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智能水表替代机械水表成为大势所趋。

为抢占智能水表新赛道,近年来头部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提前布局,以三川智慧为例,公司目前总产能为1500万台/年,其中,智能成表产能达300万台。一旦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可通过柔性生产,将机械水表产能迅速转化为智能水表产能。

在水表销售方面,作为国内以水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水表特别是智能水表依然是三川智慧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三川智慧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智能水表销售共贡献了5.13亿元营收,收入占比高达54.75%,在去年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的背景之下依然保持了39.04%的毛利率。

不论是智能水表还是智慧水务业务,都有十分广阔的成长空间,这就为三川智慧之后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国家大力鼓励智慧城市、“互联网+”概念,并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支持政策。供水作为城乡生活及生产的基础,也被列入了重点智慧化行业。

在此背景下,水务行业相关的政策利好不断出台。2021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印发《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两大《办法》的出台一方面理顺了供水行业的价格机制,同时保障了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行业改造升级。

此外,2021年10月印发的《“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中提出城镇生活节水要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推进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等。在众多政策不断出台的形势下,智能水表是智慧水务的一部份,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随着国家一户一表工程、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阶梯水价、互联网的应用,水管理部门为方便监测与控制,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对智能化计量仪表及系统的需求会日益增多。天风证券分析师2020年预计,2022年水表行业合计市场空间151.97亿元/年,智能水表空间为104.18亿元/年。

当前,水表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很多,行业集中度不算高。头部企业如三川智慧、宁水集团等上市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15%左右,未来随着智能水表销售的持续放量,有着技术和产品优势的头部企业,优势将愈发凸显。

文章来源:仪表网

导读: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水十条”、“智慧城市”、“节能减排”以及《我国水表行业“十三 …

我国成功研制系列高准确度宽带大电流计量仪器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发与应用”(2016YFF0102400)项目顺利通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

宽带标准电流传感器及测量分析系统

大电流计量技术在冶金、电力、高端制造、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生产连续运行,设备庞大,拆装不便,运行环境等特殊条件,现场大电流测量控制和监测设备一般无法到计量实验室校准,实验室的计量标准也很难下沉至现场,量值传递难以实现。

该项目研制的超大和高频电流校准装置,形成了产品化的标准工艺流程和质量体系,为产品的技术就绪度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撑保障。项目相关成果通过了第三方测试,测量准确度、线性度、带宽、噪声和环境适应性等技术指标实现了与国际先进产品的并跑或局部领跑,并且使我国大电流核心校准和测量能力(CMC)通过了国际同行评审,进入国际计量局等效互认数据库。

项目编制了一系列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和研发人员,帮助了承担工程化计量仪器仪表企业的发展壮大。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大科学装置、电解铝、高压直流输电、电气设备性能检测、大型航空航天设备焊接制造、仪器仪表计量检测等领域,解决了行业用户关注的产品价格高、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工业用不起或用不了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宽带大电流在线校准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悉,该项目自2016年立项,历时5年,由中国计量院联合国内10家单位共同攻关。项目基于Faraday磁光、电磁效应,突破了椭圆双折射传感光纤、小型化直波导相位调制器关键工艺,攻克了宽带高线性光纤电流传感,容性误差补偿、组合电磁屏蔽、分布阻抗消振、高频分流器校准方法、宽频矢量电量正交积分算法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最大电流450 kA,带宽高于100 kHz的柔性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和最大电流2000 A,最高频率1 MHz的宽带电磁式电流传感器及自动测量分析系统,实现了工程化。(文/图:张欣、黄未)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 …

新“蓝海”市场来了,高端电子测量仪器国产化进程加速

测试测量仪器是用于检测、测量、观测、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具有检测测量、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是信息采集、测量、传输、控制的基础,已成为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石,是仪器仪表产业中的核心门类之一。

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设备,测试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其下游应用广泛,涵盖通讯、半导体、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教育科研等行业。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保持上升增长势态,预计2025年全球行业将迎千亿市场空间。

纵观国内市场,我国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企业发展普遍较晚,且因技术壁垒比较高,能够在中高端仪器与国外比肩的企业更是寥寥可数。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市场对中高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需求也日益强烈。

电子测量仪器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对每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仪器仪表行业进行了更加系统的政策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置了“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在多项发展政策中引导和支持仪器仪表企业实施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另外,2022年初,我国科技进步法正式实施,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战略基点,强调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并调动和保护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等多方面的规划与努力,为新时期科技事业发展和全社会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受益于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下游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在近几年高速增长,电子测量仪器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三分之一,是全球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根据Frost&Sullivan《全球和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预计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422.88亿元。

在供需共振下,国内电子测仪器企业普源精电不断加快自研产品化进程,迅速抢占全球高端产品蓝海市场份额,进一步打开业绩增长空间。得益于高端产品销售增长及直销/大客户业务稳定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普源精电实现营收11,665.62万元,同比增长26.2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427.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5.58万元。

随着5G的商用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信息通信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方针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为电子测量仪器提供新了蓝海市场。与此同时,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企业加速创新产品迭代升级,市场竞争格局也将进一步加剧。

2022年第一季度,普源精电针对下游客户高端增量的精密布局,将进一步推进公司高端产品和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缩小与国际大企业的差距,更好的融入全球化的竞争格局。

测试测量仪器是用于检测、测量、观测、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具有检测测量、信号传递和 …

2022世界计量日主题:数字时代的计量

World Metrology Day: 20 May 2022
Metrology in the Digital Era

Welcome to the 2022 World Metrology Day Resource website. The theme for World Metrology Day 2022 is Metrology in the Digital Era.

This theme was chosen because digital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our community, and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trends in society today.

Indeed more widely metrology, the science of measuremen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n protect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World Metrology Day is an annual celebration of the signature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on 20 May 1875 by representatives of seventeen nations. The Convention set the framework for glob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cience of measurement and in its industrial, commercial and societal applications. The original aim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 the world-wide uniformity of measurement – remains as important today as it was in 1875.

The World Metrology Day project is realized jointly by the BIPM and the OIML. We hope that you enjoy this site and that your Country or Metrology Organization will join us and participate in this year’s event.

Warm regards,

The WMD Team

Visit the BIPM-OIML Resource Center:

World Metrology Day: 20 May 2022 Metrology in the Digit …

冬奥中的计量,你知道吗?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科技奥运的理念贯穿着冬奥的整个进程,其中,计量科学技术起到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冬奥会比赛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需要精确的计量。

体育场馆及其设施需要对其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电磁干扰等进行监控;

赛道的长短、弯道的转弯角度和坡度、时间的记录和测量等,都需要准确的计量作为技术保障;

奥运食品安全、兴奋剂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环境监测,都需要标准物质和精准的量传体系……

tt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温度的计量

冰壶赛场相比短道速滑或者花样滑冰赛场的冰面更加平滑,冰壶场地对温度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极其繁复制冰的工序。

tt

冰壶赛场冰面温度要求零下6℃,赛场冰层温度将直接影响冰壶与冰的摩擦系数。冰面的温度、场馆的湿度、空气温度、比赛场馆的形状都会影响冰面质量。随着比赛的进行,温度就会发生变化,制冰师就需要相应地调节冰面的温度。冰层厚度要控制在5到6厘米之间。

在冬奥冰壶赛场底层冰冻制完成之际,喷洒上层比赛冰层之前,需要铺设监测赛场冰层温度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的一端接入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仪,对冰壶赛道的温度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连续监测,实时感知场地温度变化,为场地维护提供数据参考。光纤温度传感器目前整体铺设于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之一“水立方”的冰壶赛道冰体内。

为保证不影响冬奥赛场冰层的冻制进度,同时保证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仪量值溯源的准确有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仪进行了校准,对仪器的温度示值、示值误差、最小感温长度、温度定位重复性等进行校准,保障精确的测温和量值传递。

二、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测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科学训练的基础,也是决定竞技水平发挥的关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与竞技策略,必须准确、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

血乳酸是运动中产生的并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和运动疲劳的重要原因。在训练时经常测定血乳酸可以了解体内乳酸生成和代谢变化的特点,作为训练中掌握运动强度的依据和评价运动员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能力。

为及时获得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信息,尤其是在现场情况下,上述生化指标的测定大多通过便携式生化分析检测设备如便携式乳酸分析仪等来检测,这些便携式生化指标检测设备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判断,从而影响到运动员训练效果与赛事发挥。然而,这些便携式生化检测设备缺少可溯源的标准物质和相关校准技术,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与不可比,影响到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准确判断,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备战训练及赛事发挥。

tt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先后建立起乳酸纯度和血乳酸含量同位素稀释质谱精准计量方法,研制了乳酸纯度标准物质和两个水平的血乳酸标准物质,起草了《便携式乳酸分析仪校准作业指导书》,填补了相关标准物质的国际国内空白。

tt

成果在国家越野滑雪、冰壶、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等冬奥集训队中进行了示范应用,有助于血乳酸检测结果的量值统一,从而在训练中精准把握运动员生理状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及竞技策略。

针对冬奥会期间交通枢纽突发公共急救事件潜在风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试点,制订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性能检测方案,完成了首都机场60余台AED的性能测试及分析。开发了民用机场非专业人员急救培训教程,并在北京首都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开展培训。编写了团体标准《中国民用机场航站楼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管理规范》,有助于推动全民公共互助急救意识和能力提升,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tt

 

三、新冠病毒检测仪器计量

核酸提取仪、PCR仪、生物安全柜和移动检测方舱组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完整体系,若不对其进行计量校准,使用单位将无法确认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后续的核酸检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阴性,批间差大、工作人员感染和病毒泄露等问题,存在极大隐患。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核酸计量室先后于2022年1月5日、2022年1月13日和2022年1月16日前往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和首都机场,对总计10台核酸提取仪、6台PCR仪、4台生物安全柜和2辆移动检测方舱进行计量。

tttt

这些设备专用于参加冬奥会的国外政要和运动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处于抗疫一线,使用频繁且样本处理量大。核酸计量室依据各相关校准规范对其进行计量,主要计量指标包括核酸回收率及重复性、温度示值误差及均匀性、样本示值误差、高效过滤器完整性等,服务冬奥安全抗疫工作。

由于气溶胶是新冠肺炎等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环境生物气溶胶的采集及监测技术保障成为未来生物安全建设的重点之一。通过大流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将几立方米环境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快速采集浓缩到几毫升溶液样本中,然后通过自动化、全集成、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tt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公共环境(例如场馆、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种属等情况更是监测的重点。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承接了用于环境新冠病毒检测设备的检测评价任务,快速推进该类设备的检测验证和相关企业标准的制定,为该类设备的生产、出厂检测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依据。目前,此类产品已投入到北京冬奥会场馆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监测应用中。

四、兴奋剂混合溶液标准物质和实验室能力比对验证

为解决奥运食品外源性兴奋剂安全问题,依据食源性兴奋剂监测名单并结合国家相关方法标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了3种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系列混合溶液标准物质,包含9种β-激动剂,不确定度小于3%,提供给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与风险评估中心、张家口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等冬奥会食源性兴奋剂检测机构使用,减少人为配制混合标准溶液的潜在误差,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tt

围绕高灵敏监控供奥运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的急需,避免食源性兴奋剂引起尿检阳性,开发了典型食品基体中兴奋剂的高灵敏同位素稀释质谱准确测量方法,β2-激动剂检出限达到0.05μg/kg,类固醇兴奋剂检出限达到0.5μg/kg,满足供奥食品兴奋剂监控要求。研制猪肉、牛奶中痕量水平沙丁胺醇、睾酮、甲基睾酮等典型兴奋剂的基体质量控制样品200单元,不确定度小于10%。

组织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张家口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等3家冬奥食品保障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间检测能力比对和提升活动,保障了兴奋剂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五、微生物计量助力冬奥食品安全保障

微生物是影响冬奥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行国标中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精准度低等局限性,无法及时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基于免疫荧光流式分析技术的食品微生物快速灵敏检测方法,经北京冬奥会指定食品承检机构试用后列为应对食品安全保障的微生物辅助检验方法。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系列食品微生物国家有证标准物质,也被用于北京冬奥会指定食品承检机构的实验室内部质控和人员考核工作,确保实验室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tt

六、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助力冬奥空气质量监测保障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紧密合作、共同推出的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日前正在进行系统调试,将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合作开展冬奥会大气质量监测保障。

tt

这套高精度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远程探测系统历经中英双方6年攻关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精密光谱测量、环境监测计量溯源方面的技术优势,解决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空间浓度与排放量高精度时空分辨测量的诸多难点问题。

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一维单点测量和二维走航测量的限制,首次实现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三维空间演化规律的精准测量。通过实际测量比对,该系统测量能力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相同装置系统为同一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有三大特点:一是可测量物质种类多,一套系统覆盖紫外波段和红外波段两个光谱范围,实现温室气体、主要气态污染物等13种物质测量;二是首次实现了开阔空间的排放量现场定量评价能力,使测量结果更精准;三是测量结果具有溯源性,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国际要求。未来将直接服务于国家城市级碳监测,特定空间区域、重点行业企业的碳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精准远程核查,分散污染源的快速精准锁定,区域污染传输规律的实测评估等诸多科研和技术应用领域,直接支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

七、扎实开展冬奥计量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计量服务保障2022年冬奥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计量服务、确保冬奥会安全的重要意义,从做好计量技术保障、加大市场计量监管力度等方面,对计量保障工作进行明确,全力以赴确保冬奥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精确排查,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北京市和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加大对冬奥会涉及的机场、车站、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以及比赛场馆、奥运村、医院、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安装和使用的人体测温设备、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的检查力度,督促使用者提高主体责任意识,落实厂家售后运维或定期校准机制,确保测温设备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2021年7月以来共检定校准各类测温设备和医疗卫生等其他在用计量器具2.66万台件,提供计量技术服务91次,发放宣传材料3585份。

精细监管,维护市场计量秩序。北京市和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对集贸市场、商店、超市、加油站等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短斤缺两、计量作弊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市场计量秩序。张家口市局对数字指示秤、加油机、眼镜制配企业、国有粮食企业和基层粮库、定量包装商品等1472家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5起,罚款45.3万元,没收加油机等计量器具35台件,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计量秩序。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 …